一般人對於虎尾蘭的印象,大概都是花市裡的金邊虎尾蘭、銀后虎尾蘭,生命力強、不用頻繁澆水也能長得很好。
實際加入「虎坑」後,發現不同品種的虎尾蘭,照顧難易度也大不同,一般來說綠色越多(葉綠素多)越好照顧,錦斑越多(葉綠素少)越難照顧,也需要注意環境包含(通風/澆水方式/澆水頻率)等。
小小的植物像是大自然的使者,引領著我們徜徉自然,與其說是我們照顧植物,不如說是植物在照顧我們;以下是目前照顧虎尾蘭的筆記與心得,分享給同樣熱愛植物的你。
虎尾蘭的種植環境
適合在通風(有新鮮空氣)及明亮散光處種植,在不通風及陰暗處雖仍可生存,但生長會變緩慢,容易有葉傷,且因缺光容易有徒長情況發生。若是種植於較不通風、半通風的環境,適合隔週交叉室內外種植(天冷氣溫<15度建議收進室內)。
舉例來說,像在下面的空間內,左下方的區塊因為離通風處較遠的關係,長期擺放容易導致虎尾蘭染菌、倒折,若要擺放建議可搭配電風扇從窗邊吹對流,或是定期更改擺放的位置。
如果不確定環境適不適合,可以買一株常見的金邊虎尾蘭觀察生長的變化,在不通風的環境下,從健康狀態到染菌大約會經過四個月的時間,如果在這期間植珠有長大、仍處於健康狀態,表示環境適合種植。

虎尾蘭的澆水頻率(室內)
澆水頻率:室內種植夏天時每一到二週澆一次水,冬天每二到四週澆一次水。
夏天澆水後若澆透建議拿到室外通風,等盆栽快乾時再拿進室內,避免因為悶根而導致爛根;或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澆盆邊避免直接澆到植株。
冬天過冷時,適合等天氣較暖活時再給水,與夏天的澆法一樣,適合澆盆邊,避免直接澆到植株,避免植珠凍傷(凍傷參考圖片)。
※若要把虎尾蘭照顧的好看、生長快速,澆水量與澆水頻率仍需依自己的環境與植株適應程度調整。
虎尾蘭介質選擇
需要排水良好的顆粒土,由於虎尾蘭的原生地是在沙漠裡,有極佳的耐旱屬性,即使一到二個月不澆水,甚至有些半年不澆水都能存活。反過來說,介質如果過濕、悶則容易爛根。建議搭配黑火山石+白火山石+紅火山石1:1:1,透氣疏水。
虎尾蘭介質選擇以透氣、疏水為主,如火山石、赤玉土等。
夏天澆水後,等待4-7天介質摸起來是乾的。
冬天澆水後,等待4-7天介質摸起來是微濕狀態(用手觸碰介質土壤不會黏在手上,但可以感覺有微微的濕氣)。
如果你的環境比較潮濕不易乾燥,或是天氣炎熱水份蒸散快速,則可以自行調整頻率與澆水量。
虎尾蘭的花盆盆器選擇
虎尾蘭怕悶、也不適合種植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在盆器選擇上,把握不悶熱、不積水的原則,基本上塑膠盆、陶盆都適合。
以種植環境來說
- 室內|窗戶留縫通風|悶熱|濕度高:用塑膠盆需避免在中午澆水,避免根系悶住。
- 室外|通風|悶熱|濕度低:適合用塑膠盆幫助保水,使用陶盆反而會造成水分散失過快,需要頻繁澆水的情形。
以盆器外型功用來說
- 寬淺盆:側芽更容易冒出,但較佔空間。
- 窄深盆:保水性較佳、適合根系發展,亦有說法是根系發展好,植珠會更加強健。許多農場用的都是這種類型。
- 寬深盆:最理想的盆器,但使用的介質是上面盆同尺寸的1-3倍。
部份錦斑多、根系少的品種,也適合搭配控根盆來幫助根系發展。素燒陶盆透氣梳水的特性,更適合喜歡澆水的植友。
虎尾蘭的健康狀態簡易判斷方法
除了明顯的爛根、染菌、變色外,另一個辨別植珠是否健康的方式,是看葉片的硬度。
用手輕輕撫摸時,可以去觀察健康的葉片,是較不容易卷曲的;反之當葉片有變軟的傾向時,則需要移到VIP位置特別照顧。
葉插法能否存活,也是看葉片的軟硬度,越硬的葉子越容易葉插成功。
VIP位置定義:通風、透氣、遮雨、給肥等。
虎尾蘭如何發根
一般來說虎尾蘭的發根方式分成直接種植、水苔發根、無水發根,注意在發根的階段只能放在散光處,如果讓太陽直射,會直接皺掉或乾扁。
在根部切面或寄送時導致根系受損而未完全乾燥時,建議乾燥後1週再碰水,避免傷口潮濕染菌。
- 直接種植:就是直接上盆,入盆後先從盆邊澆水保持溼氣,檢查根系狀態有根後才能正常澆水,缺點是若悶到容易爛根。
- 水苔發根法:這邊的水苔是一個統稱,原則上能夠保溼的介質都可以,介質不要太乾也不要太濕,將植株的莖段底部放入介質,搭配多孔控根盆,保持通風環境即可。
- 無水發根法:拿一個常見的手搖店飲料杯,加入顆粒土介質並將水加到與介質同樣的高度後,將植株放上,透過微微的水氣引誘虎尾蘭發根。相比一般的水苔發根法,無水發根法發根速度較慢,但不用擔心會有爛根的問題,除此之外使用水苔發根也需要注意環境通風,否則極有可能造成爛根狀態。
虎尾蘭的錦斑狀態
當虎尾蘭的葉片上出現白色、黃色、鮮綠色的色澤時,稱為出錦,在其他觀葉植物上則稱為岀斑。像金邊虎尾蘭的金黃邊就是錦斑的一種呈現。
虎尾蘭的錦斑狀態,一般俗稱分為縞斑、中斑、覆輪、糊斑、逆斑等,具體介紹與圖解,可參考社團植友分享。
虎尾蘭的繁殖
分株、取頂、葉插與種子繁殖
虎尾蘭繁殖的方式主要分成分株、取頂、葉插與種子。
- 分株:由母株的根系生長出另一獨立的子株時,以剪刀分割後形成獨立的子株。
- 取頂:部分的虎尾蘭生長方式是一層一層疊上去的(如藍葉虎尾蘭Blue Leaf),這種類型的虎尾蘭可以用刀片將頂部的虎尾蘭從中切斷分割成新的子株。
- 葉插:直接將虎尾蘭葉片剪下,待發根後重新長出新的子株。
- 種子繁殖:是最不容易的繁殖方式,需等待成株開花授粉結果(可能自交,或分公母)後,去除種子外皮放於細粒的赤玉土上等待發芽,一般住家環境受限於光照等因素,而不容易出現開花的狀態。
虎尾蘭錦斑品種繁殖及顏色的遺傳特性
對於錦斑品種的子株繁殖有兩種類型,一種像是寶扇錦,每個分株的子珠錦斑呈現方式都不一樣;一種像是完美女神,分株的子株跟母株都會有同樣的特性。
若使用葉插法的方式繁殖,對於『薄葉』出錦的品種,有極大機率會返祖成沒有錦斑的狀態,像是金邊虎尾蘭葉插後,子代會變成全綠的品種,而有些品種返祖是連葉片外型、生長形狀都會跟著改變。
而對於『厚葉』出錦的品種,像是香蕉錦虎尾蘭,葉插則有較大機率保留出錦的特性,即使無錦斑也會保留跟母株一樣的外型特性。因此對於『薄葉』出錦的品種,只能以子株分株方式繁殖,才能保留錦斑基因的性狀。
相對於白斑龜背芋容易反祖變綠,虎尾蘭的錦斑算是較穩定的變化,但仍有反祖的可能性。
虎尾蘭爛根怎麼辦?
先用「鋒利」園藝剪裁切掉爛掉的莖部再往植株約0.5-1公分左右,確保裁切後剩餘的莖部是硬的沒有軟爛的狀態,這是因為爛掉的莖部若沒有完整切掉,容易繼續爛下去。
此外若不用園藝剪改用一般剪刀,裁切壓力不均也容易使切口組織被破壞,而影響後續發根。
成功裁切後,等待約7天讓傷口完全乾燥再進行發根。如果你的虎尾蘭莖部已經完全爛掉了,那就只能裁切到剩下葉子,並直接使用葉插的方式繁殖,但此種繁殖方式容易導致錦斑品種返祖。
植珠本身的健康程度,才是影響葉插成功與否的關鍵。
經驗上來說,染菌爛根後,多數即使裁切健康的葉片嘗試進行葉插,即使葉子當下是硬的,也會在3-5天內快速變軟,然後乾掉或爛掉;少數才可能葉插成功。
虎尾蘭的用藥與肥料
秋天溫差大容易染菌,建議平常使用神真水5號保養,增強植珠適應能力。
若不幸染菌,可以使用鍊四環黴素(農藥)+氟殺克敏(農藥)+水總管(讓農藥均勻分布的中和劑)進行。
※稀釋後的農藥不可久放;若於居家種植,建議使用農藥後,挪到陽台上通風,避免影響健康。
也可參考社團植友分享。
評論